服务号
电话咨询
QQ群咨询
1.校长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内容之一,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归纳学习 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张老师在教小学生面积概念时,先让学生在比较桌面、教室地面、操场地面大小的基础上概括出面积的定义,即“面积就是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再学习具体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的面积概念。按照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类型的转换是( )。
A.先下位学习,再上位学习 B.先上位学习,再下位学习
C.先并列学习,再下位学习 D.先并列学习,再上位学习
3.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 )阶段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4.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5.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 )为中介的。
A.动机 B.需要 C.体验 D.刺激
6.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国家的招生、录用及人事任免制度等人才选拔标准及执行的情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 )。
A.心理特征 B.能力水平 C.模仿意向 D.价值取向
7.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影响
C.问题情境中实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8.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9.问题解决思维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多项选择题 )。
A.有主动的态度 B.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C.有一系列操作程序 D.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
10.过度学习会造成过度疲劳而影响记忆效果,因此要慎用过度学习法。(判断题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类属学习也叫做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2.【答案】B。
解析:先学习地板、操场再学习更加上位的面积概念,属于上位学习;学习完面积的概念再学习三角形圆形的面积这些下位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3.【答案】D。
解析: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4.【答案】B。
解析: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5.【答案】B。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其中国家的招生、录用及人事任免制度等人才选拔标准及执行的情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7.【答案】A。
解析: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情境中物体和实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心理眩惑来自外界刺激所造成的某些干扰或解决问题过程中不适应的情绪反应,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昏眩和惑乱。心理眩惑是解决问题、尤其是创见性地解决问题的主要障碍。
8.【答案】A。
解析: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鲁班发明锯子属于创造性活动。
9.【答案】BCD。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序列性、认知性的特点。
10.【答案】×。
解析:过度学习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时,学习效果最好。
咨询电话:022-58165200 58165204
咨询微信:18920759795 18920672163
扫下方二维码微信咨询